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告通知

柳州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柳州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13-12-31 09:42     来源:广西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作者:广西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 柳州市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及数量统计

柳州市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2006年至今,柳州市共发生地质灾害959起,其中崩塌671起,滑坡218起,泥石流10起,地面塌陷50起,地裂缝9起,地面沉降3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亿元。灾害以崩塌和滑坡为主要类型,少量为地面塌陷,大多发生在汛期强降雨期间,主要引发因素为连续强降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及山前地带。此外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且灾前征兆不明显,突发性强

 

2009729凌晨焦柳线柳城古砦至寨隆间线路路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由襄樊开往湛江的1473次客车脱轨。2012510柳南区帽合村发生特大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00万元,所幸无人员伤亡。


柳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每年的主汛期(59月份),期间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

3柳州市历年地质灾害数量统计表

灾害发生数量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人员伤亡数

年份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

合计

受伤

死亡

2006

91

13

1

4

1

0

110

101

8

6

2007

19

23

1

5

0

0

48

326.3

0

0

2008

39

46

5

8

1

0

99

200

2

0

2009

204

16

0

7

0

0

227

6000

70

4

2010

136

55

1

4

4

2

201

850

1

4

2011

40

2

0

3

0

0

45

60.24

0

0

2012

60

20

0

5

0

1

86

7550.8

9

0

2013

53

26

1

9

3

0

91

273.05

0

1

合计

642

201

9

45

9

3

907

15361.39

90

15

 

二、柳州市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一)复杂的地形地貌。柳州市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处在云贵高原东南面,山岭连绵、岭谷相间,在雨水冲刷、浸泡及地下河侵蚀等多重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柳州市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容易出现地壳运动,造成小型地震或岩溶地面塌陷,风化的岩石可能发生崩塌等灾害。

(二)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近几年来,柳州市极端天气增多,持续性强降雨、持续干旱和冰冻雨雪等极端天气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干旱后持续强降雨,导致地质灾害数量激增。

(三)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多。随着柳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房、采矿、修建铁路公路、水电建设等)陆续开工建设,会对地形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形成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由于缺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灾减灾措施缺失,施工不规范,一旦遭遇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很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三、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

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所面临的形势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但又存在多方面挑战,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柳州市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初步建成了一个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和规范,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本保障;全市地质灾害调查不断深入,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已经建立,成效显著;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方法不断丰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多样,点多面广,全面预防治理地质灾害,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历史上人为活动对我市部分地区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尽管近年不断加大防灾减灾投入,但防灾减灾基础仍然薄弱;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进度不够,装备水平较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不足。

基于上述,今后柳州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要想克服各种困难,就必须全面总结几十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现有基础上把地质灾害减灾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做法

近几年的防灾工作实践证明,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工程治理及后续监管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层层落实地质灾害责任制,加大宣传,提高全民自觉保护地质环境意识,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一)率先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体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柳州市早在20025月在全区率先组织开展市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2006年出台实施《柳州市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年完成柳州市全市范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2010年开展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普查工作,普查出全市共有525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93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2013年完成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及安置点上图工作。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更新完善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空间数据库,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体系,为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开展隐患地、易发区核查及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开展融水县和三江县1:5万地质灾害详查工作。

(二)制定科学的防灾方案、预案,加强监测预警。

特别注意做好融安北部地区、融水、三江、鹿寨县的寨沙、拉沟、黄冕、四排,柳江县的里雍、白沙等地质灾害多发区的防灾预案,加强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群防责任体系,严密监测预报险情。监测采用统一要求、专家指导、专业监测和群众监测并重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事先预防,变被动为主动,科学地规划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降低灾害损失。2009年至今我市累计已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178次,橙色预警34次,发送预警短信120万条。成功避险16起,避免7528人伤亡。

(三)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的一项有效手段,根据《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预防地质灾害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按“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为内容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要求,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各项防灾工作制度,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务必做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人管,有人巡逻,把预防、监测、防范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村屯,切实解决基层群测群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四)防治结合,大力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2006年至今柳州市共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95个,完成了159个,正在开展36个,投入治理资金1.37亿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资金9446万元,市财政资金2665万元,县财政资金1066万元,社会资金投入项目6个,资金383.54万元。截止目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59处,受益人口23万人,保护财产9.2亿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五)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属六县已于2013年底全部批复成立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4名,县级地环站将为各县地质灾害应急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基层防灾减灾以及为农村群众建房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目前,各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正逐步到位,有效缓解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柳州分站人员少、监测范围大的压力。

(六)开展柳州市城市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项目

自治区和市政府共同投入约2200万元利用两年半的时间开展以城市地质调查为主的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并建立一个集信息输入、空间数据管理、专业模型预测分析于一体的城市地质环境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6月底市政府已根据我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单位已完成编制柳州市城市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设计送审稿,正在修改完善。

(七)严格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评估报告的审查管理,是从“源头”遏制和消除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2006年至今全市完成589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其中二级评估备案41宗,三级评估备案548宗,源头防灾得到加强。

(八)成立柳州市地质环境专家库。为规范柳州市地质环境专家(以下简称专家)的选聘、运行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等地质环境工作专家咨询机制,我局印发出台了《柳州市地质环境专家管理办法(暂行)》。同时,成立了由30名专家组成的柳州市地质环境专家库。

(九)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是减少地灾损失的有效措施。我市地质灾害大量分布在乡镇的边远山区或山前地带,交通条件差、地质环境恶劣,群众对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因此重点加大上述地区地灾防灾宣传,普及防灾知识,一旦有险情可自行组织迅速避让,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2006年至今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类培训98场,培训10331人次,投入资金321余万元。制定11个县(区)级、85个乡镇级、1067个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4.2万份,避险明白卡68万份。

地质灾害防治与民生密切相关,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柳州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