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隐患监测、灾害预警、业务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向科学、精细、高效转变。
全周期监管实现项目“一站式”管理。平台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记录项目立项、项目设计、工程施工、验收到养护阶段的全流程信息,对项目进度、过程、结果和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反馈,有效解决传统项目管理中信息分散、流程不统一,材料易缺失的不足。
和以往相比,工作人员录入和管理项目更简易,增删查改操作简单可行。监管部门监督查看项目更加便捷,施工日志清晰记录施工痕迹,高清摄像头实时穿透施工现场。评审专家开展评审更加高效,通过在线查看项目的文档、图片及视频资料可完成在线评审验收,实现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评审的闭环管理。
移动应用连通数据采集“最后一公里”。平台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打造项目的“移动监管平台”,支持离线数据采集和实时信息报送,极大方便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人员可以快捷查看已发布的外业施工任务、施工点位信息,进而到达施工现场获取项目最新信息。在施工现场通过小程序编辑信息,配合项目现场照片和短视频等,将项目进展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让项目现场如实呈现到管理层眼前。
“一屏统管”全面构建“智慧大脑”。平台整合了自然资源现状数据、规划数据和其他管理数据,监管部门可按需对不同类型的地图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形成项目二维或三维场景,配合统计图、统计表、仪表盘等,形成“一屏统管”综合驾驶舱,从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了解项目总体情况、分析进度偏差,研判变化趋势,进而制定决策方案,提升项目监管效能。
人工智能创新监管模式。平台创新性地集成了AI功能,实现自然语言交互。比如通过和AI助手“对话”,可快速获取项目基本信息、进度状态、资金执行情况等关键数据,AI还能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智能统计和趋势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管平台作为柳州市实施“地质项目监管+数字赋能”的核心举措,通过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打破时空壁垒,促进多方协作。平台上线以来,已有柳州市城中区五指山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5个治理项目纳入平台管理,累计发布施工任务378条,完成施工任务215条,生成任务数据2500条,有效提升地质灾害监管防治水平。未来,平台将持续接入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数据,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防治智能体系。
信息:梁乐宏 王东辉 编辑:欧君 审核:张定发、覃琳